<% ON ERROR RESUME NEXT Set rs = Server.CreateObject("ADODB.RecordSet") rs.Open "select * from [config]",conn,1,1 set rs=nothing Response.Write sotop %> 甘肃信雅达留学中介有限责任公司-首页
 今天是:
 
上传作业 我要报名收藏本站 
信雅达竭诚为您服务!
当前位置:大事记录 - 高中英语校本课程(教材)在艰难探索中砺志前行

高中英语校本课程(教材)在艰难探索中砺志前行


高中英语校本课程(教材)在艰难探索中砺志前行


当前位置:大事记录  加入时间:2025-04-18 20:37:05     点击:81
高中英语校本课程(教材)在艰难探索中砺志前行
一、校本课程(教材)的定义、概念和简史
根据“百度百科”中对“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词条的阐述。“校本课程”是一个外来语,最先出现于英、美等国,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了。现在在中国新课改的教育形势下,校本课程成为了新课改的重点;校本课程(schoolbased curriculum)即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
20世纪70年代在英、美等发达国家,校本课程开始受到广泛重视。开发校本课程,其意义不仅在于改变自上而下的长周期课程开发模式,使课程迅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建立一种以学校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教师)和受教育者(学生)为本位、为主体的课程开发决策机制,使课程具有多层次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能力。
按照现代课程分类理论来考察,校本课程并不是一种课程类型,而是属于课程管理方面的一个范畴,是正在形成之中的同我国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一个组成部分,即中小学新课程计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国的校本课程是在学校本土生成的,既能体现各校的办学宗旨、学生的特别需要和该校的资源优势,又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紧密结合的一种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课程。这一界定试图反映校本课程的三种基本属性,即关联性、校本性和可选择性。
校本课程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该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采用国家统一的课程设置,全国中小学基本上沿用一个教学计划、一套教学大纲和一套教材,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中国课程改革的步伐日益加快,1996年原国家教委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规定,学校应该“合理设置本学校的任选课和活动课”。
近年来,课程多样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快,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国家根据教育目标规划课程计划,按照这一计划制定必修课的课程标准,把选修课的决策权交给地方和学校,并颁发了与之相配套的《地方和学校课程开发指南》,旨在建立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管理政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按照新课程计划,学校和地方课程占总课时数的10%12%。这就意味着学校课程将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部分组成。这一决策的实施,将会改变“校校同课程、师师同教案、生生同书本”的局面。
“校本(school-based)”的含义是什么?从英文字面来理解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郑金洲在《走向校本》中这样解释:所谓校本,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是指要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在学校中,是指要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即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学校中的人来解决,要经过学校校长、教师的共同探讨、分析来解决,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诸种方案要在学校中加以有效实施。
二、校本课程(教材)的背景和意义
1、校本课程(教材)是自从2014年在全国上下,全面启动的新课程标准和新课改的必然产物。
2、校本课程(教材)是一个学校教育教学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校本课程(教材)研发得越量大质优,表明新课程改革成果越丰硕。
3、研发校本课程、编撰校本教材并教授校本课程是一个教师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4、研发编印校本教材、开设校本课程完全契合平凉二中新一届领导班子倡导的“学术立校 专家兴校”的办学理念。何谓之“学术”?几十年如一日、如饥似渴地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并且有所顿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同时身体力行,学有所成,这就是“学术”; 何谓之“专家”?著书立说、研发课题、开发校本课程、编撰校本教材、撰写论文、常年奋战在教育、教学、课堂和高考第一线,有信念,有追求,有成就的教师就是“专家”。
三、校本课程教学的现状以及面临的困境
为方便和直观起见,现以笔者教授的校本课程《高中英语写作入门》为典型案例,展开叙述和讨论。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校教务处决策在2018级高一新生1-20班中,开设校本课程,采用笔者独立编撰且经平凉市第二中学校本教材编审委员会审定并通过的《高中英语写作入门》为教材;本课程中,采用笔者总结归纳的“高中英语七步骤三节式三层次写作模式”,所谓的七步骤是指,写作过程中要一步一步地遵循七个环节;所说的三节式是指一篇完整的作文习作一般必须包括“引入话题+文章主体+总结或升华中心”三个组成部分,或曰“总写+分写+总写”;所谓的“三层次”是说写作过程中的三个层面,即, 连词成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七步骤”分别是:步骤一 审题立意巧构思;步骤二 遣词造句忙准备;步骤三 谋篇布局列提纲;步骤四 奋笔疾书著文章;步骤五 千锤百炼多修改;步骤六 一丝不苟誊定稿;步骤七 孤芳自赏总复核。
教务处印发的课表这样排课:每三周整个高一级授课一轮,每周安排3-4天授课(因为按照惯例,星期一下午第8节课召开班会,所以不安排校本课程,有一周星期五下午也没有安排),每天将两个班级合在一起,于下午第8节课在学生阅览室,上大课,每节课时长40分钟。这样一来,每周可以安排6-8个教学班的课程,三周时间20个教学班正好轮流一遍。每一学期授课时间按照18周计算,满打满算,每个教学班每学期基本上上课6节次。
在总结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编著校本教材《高中英语教材经典句型集锦剖析》和《高中英语写作入门》两套,被学校校本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通过,并且编辑成册,印刷出版发行,由学校教务处排课,由本人亲自执教,在高一年级十八个班推广教授这两门课程,好评如潮,广受热捧,盛况空前;两套校本教材被学校图书馆和校史展览馆收藏陈列展出,并向师生借阅,师生颇多受益。


崆峒区北后街118号金鼎时代广场1号综合楼南塔楼10楼17号 业务热线:13993301686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Netscape6.0、IE5.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