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复习巩固课”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关键词:新课程实验 高中英语 复习巩固课 课堂教学模式 PPT幻灯片
Word文档导学案
论文摘要
笔者参与高中英语新课程实验将近三年,经过“同上一节课”、“课堂教学竞赛”、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等教学教研活动的历练,在新课程实验背景下高中英语“复习巩固课”的课堂教学模式方面做了一些初步的摸索和尝试,应用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预期的效果,通过归纳总结,整理成文,旨在一则和同仁共享,二则抛砖引玉。
这一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主要包括:
以单元“Topics”为主线,归纳总结相关单词、术语和短语;
以“Functional Items”为依托,遴选点拨典型句式结构, 强化训练“情景交际对话”;
以“Reading Texts”为核心,获取拓展并辐射相关信息,实现语言学习的终极目标,也就是获取并处理信息;
以“Structures”为载体,构建立体式、网络状的英语语法体系;
以“Learning Tip”为引子,完善“学习策略”体系, 突显学法指导;
以“Activities”和“Tasks”为支撑和保障,力求构建任务型和活动型课堂教学模式,顺利实现复习巩固每单元的“单词、句式、语法”等语言知识,进而培养听、说、读、写、译等能力的目标;
以“词-句-篇”这一主线贯穿课堂始终,层层铺垫,环环紧扣,前呼后应,由易到难,一气呵成;
以多媒体幻灯片为辅助手段,形象生动直观地呈现“三维目标”;
以“Internet”为有效的补充手段,带领学生上网搜索与本单元相关的信息,这既是有效的教学方法,又能扩充知识视野,真可谓“一箭双雕”;
以“An Inquiry Learning Report”为最终成果展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采用“组建研究性学习小组、推选小组长、组内分工协作、参考已学单元的话题、确定研究课题、分头上网搜索资料、筛选资料、整合优化资料、撰写研究性学习报告、递交纸质报告”等流程;
以英语语言应用为最终目标,听说读写译五能并举,相互促进,为写而动耳、动嘴、动眼、动脑、动手。
本届高一自从2011年秋季实施新课程实验以来,已经顺利完成了“模块一至模块三”的课改任务,经过“同上一节课”、“课堂教学竞赛”、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等教研活动的历练,笔者在新课程实验背景下高中英语“复习巩固课”的课堂教学模式方面做了一些初步的摸索和尝试,应用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现归纳小结如下,旨在一则和同仁共享,二则抛砖引玉。
现以“模块四——第一单元”的第十二课时“复习巩固课”为例诠释佐证之,下文中的“附录一”是指PPT文档幻灯片Page 1——Page 15(简称幻灯片);“附录二”是指Word文档导学案Task 1——Task 5(简称导学案)。 为方便阅读起见,本文采用表解的形式予以呈现
序号 |
模 式 构 件 |
课 例 佐 证 |
一 |
以单元“Topics”为主线,
归纳总结相关单词、
术语和短语。 |
幻灯片Page 2和Page 3展示本单元的Topics——Great Women and their achievements, what they have in common and the rules about what makes a great person;
导学案Task 1就是归纳、总结、复习与这一主题相关的表示职业的名词和描述一个人品质、性格的形容词。 |
二 |
以“Functional Items”为依托,遴选点拨典型句式结构,
强化训练“情景交际对话”。 |
导学案Task 1中,“造句练习”的设计旨在训练词的用法和基本句式,强化句型教学,编造微型情景对话。
导学案Task 4的写作练习旨在强化训练Describing people。 |
三 三 |
以“Reading Texts”为核心,获取
拓展并辐射相关信息,实现语言
学习的终极目标,也就是获取并
处理信息。 |
幻灯片Page 2展示本单元的三篇中心Reading Texts——1) A student of African wildlife 2) Why not carry on her good work? 3) Elizabeth Fry
导学案Task 2、Task 3、Task 4和Task 5都是在这三篇中心课文的基础之上,对同一话题的拓展、辐射和深度挖掘。Task 2高度浓缩了本单元提及的六位伟大的女性的信息;Task 3和Task 4分别从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角度,从互联网下载补充有关Helen Keller的大量信息;Task 5中的Article 1和Article 2又分别对Helen Keller和Song Qingling的信息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弥补了课程资源的不足。这样极大地丰富了本单元、本话题的信息量。 |
四 |
以“Structures”为载体,构建立
体式、网络状的英语语法体系。 |
幻灯片Page 2展示本单元的Structures——Subject-Verb agreement。
导学案Task 1中“造句练习”就是最集中的体现;Task 4中“汉译英和写作练习”更进一步巩固强化了这一语法结构。 |
五 |
以“Learning Tip”为引子,
完善“学习策略”体系,
突显学法指导. |
幻灯片Page 5展示本单元的Learning Strategies;制作本页幻灯片时,借鉴参阅了课本中的Learning Tip。
幻灯片Page 2展示本单元的Writing: Descriptive writing :short article
导学案Task 4中“汉译英和写作练习”的设计,其目的就是为了贯彻学习策略,撰写人物传记,培养写作能力
另外一方面,导学案Task 3、Task 4和Task 5本身就是利用互联网学习的成果和例证。 |
六 |
以“Activities”和“Tasks”为
支撑和保障,力求构建任务型和
活动型课堂教学模式,顺利实现
复习巩固每单元的“单词、句式、
语法”等语言知识,进而培养听、
说、读、写、译等能力的目标。 |
幻灯片Page 7展示本单元的Tasks和Activities——Task 1 to Task 5
导学案Task 1 to Task 5更进一步具体化、精细化了5个任务。
Task 1旨在复习单词和句式;Task 4旨在训练重点语法;Task 1中的“造句练习”提问和Task 2中的段落填空提问旨在培养口语能力;Task 3和Task 5旨在培养阅读能力;Task 4旨在培养写作和翻译能力;整堂课的听课过程中,都贯穿了听力能力的训练。 |
七 |
以“词-句-篇”这一主线贯穿课
堂始终,层层铺垫,环环紧扣,
前呼后应,由易到难,浑然一体,
一气呵成。 |
导学案Task 1复习单词和句式;Task 2过渡到段落的复习;Task 3、Task 4和Task 5最终进入到篇章或曰课文的复习。Task 5包括两篇文章,信息量逐步加大。 |
八 |
以多媒体幻灯片为辅助手段,
形象生动直观地呈现“三维
目标”。 |
幻灯片Page 1——Page 15 为证,其中Page 2—Page 5集中呈现三维目标:Topics;Functional items;Structures;Reading; Writing;Information of this unit;Emotions, attitudes and cultural awareness;Learning Strategies--- Writing Skills |
九 |
以“Internet”为有效的补充手段,
带领学生上网搜索与本单元相关
的信息,这既是有效的教学方法,
又能扩充知识视野,真可谓
“一箭双雕”。 |
导学案Task 3、Task 4和Task 5本身就是利用互联网学习的结果和例证,有关Helen Keller和Song Qingling的信息就是从Internet互联网上搜索下载加工整合而成。
|
十 |
以“An Inquiry Learning Report”
为最终成果展示,培养学生自主、
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采用"组建研究性学习小组、推选
小组长、组内分工协作、参考已学
单元的话题、确定研究课题、
分头上网搜索资料、筛选资料、
整合优化资料、撰写研究性学习
报告、递交纸质报告”等流程。 |
幻灯片Page 6展示本单元的An Inquiry Learning Report——
Top Ten Chinese Women of Achievements,也就是《中华巾帼十佳传记》。
这不但是本课时的课后书面作业之一,而且针对研究性学习的方法、策略
流程等进行了点拨。 |
十一 |
以英语语言应用为最终目标,听说读写译五能并举,相互促进,为写而动耳、动嘴、动眼、动脑、动手。
|
导学案Task 1中“造句练习”和Task 2中“段落填空”的课堂提问旨在训练口语能力;Task 3和Task 5旨在培养阅读能力; Task 4旨在培养写作能力;Task 3和Task 5的阅读都是为Task 4的写作在信息上、在技巧上做准备、做铺垫。 |
十二 |
以信息、交际和欣赏立意。 |
幻灯片Page 3和Page 15先后展示本单元的信息目标——7 great women of the world and their achievements.
导学案Tasks 2、3、4 and 5全部是以获取并处理信息为目的;同时,这四个任务都是通过阅读和写作在作者和读者之间展开信息交流沟通,从而填补information gap。
所谓“欣赏立意”是指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侧重引导学生诵读、体验、玩味、咀嚼原汁原味的英语文章,不过多地设计诸如“阅读理解”、“完形填空”、“归纳段意”等测试题,亦不刻意采用诸如快读、细读、浏览等阅读技巧;因为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完成练习题、考试题,更不是为了掌握多少阅读技巧,而是学会欣赏并享受英语美文或英语本身。
鉴于如此,导学案Tasks 3 and 5只要求欣赏阅读,而没有设计更多的练习题。只有在Task 3中,提出了“在阅读之后,模仿人物传记的写作技巧”这一笼统的要求。 |
十三 |
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课堂活动的的中心,体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原则。
|
导学案Task 1——Task 3皆可作为课前预习作业,布置给学生提前完成,课中只通过单独提问的方式,检查预习情况;
导学案Task 5以及幻灯片Page 6中的An Inquiry Learning Report——
Top Ten Chinese Women of Achievements,也就是《中华巾帼十佳传记》皆可作为课后作业,布置学生认真完成后,交给老师批阅。
只有导学案Task 4——Write a description of Helen Keller这一个中心任务必须在老师的引导下,在学生的努力下当堂完成。因为有Task 4的“汉语提示”、Task 3的范文模仿以及幻灯片Page 14——Key words and expressions:(关键词语提示)等的铺垫和帮助,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师生完全可以顺利流畅地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
不难看出,本课时整堂课主要以学生课前课后的预习和练习为主;以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为主;以学生为课堂活动的的中心。 |
十四 |
综上所述,幻灯片Page 15完全可以形象、直观、概括地再现这一课堂教学模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