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导学案的领悟
关键词:导学案 新课程实验 新课标 集体备课 教案 课件 多媒体
一、 导学案的兴起、与新课程实验改革和集体备课的渊源:
导学案是在中学新课程实验改革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和新课改相随相伴,和新课改一起诞生、成长、发展壮大。是新课程理念的结晶和缩影。由于新课改的课程资源博大精深,所以备课或编写导学案客观上别无选择地要求通过集体备课这一有效途径得以实现,导学案应该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 导学案的定义、与教案的本质区别、与教学课件的关系:
导学案,顾名思义,根据笔者的理解,就是指导学生在课内外学习的课时计划。而传统教学中的教案则是教师在课堂中使用的教授学生知识、完成教学任务的课时计划。教案的主要使用者是教师,而导学案的主要使用者是学生。从教案到导学案实际上是一个质的飞跃。两者本质上的区别是: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实现从“以教师为主体”到“以学生为主体”的转变;实现从“以教师活动为主”到“以学生活动为主”的转变。实现从“以备教法为主”到“以备学法为主”的转变;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
可以说,新课程实验改革是导学案的助推器和催化剂,集体备课是编写导学案的途径。导学案中的部分内容可以以教学课件的形式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因此导学案又不同于课件,课件可以作为一种呈现手段,是对导学案的必要延伸和有益补充,是导学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 导学案应包括哪些核心构件?
1、 或章节、或单元、或课时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学情研究,即,教师要对学生的知识储备、智力水平、动机兴趣、学习习惯、主观努力和家庭背景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作以充分的了解掌握和全面的分析研究。
3、 学习策略,即学习方法点拨。
4、 足量足时的学生活动:练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流程设计。
5、 有效的反馈和检测环节以及课后反思小结。
四、 编写导学案应坚持哪些原则?
1、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2、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原则
3、 可操作性、实用性、高效性、原创性、启迪性和创新性
4、 分层施教,因材施教。根据新课程理念,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组织活动
5、 突显学科特点,彰显学习主体的个性,弘扬教师的个人教学风格。
6、 任务型、活动型、互动型课堂教学模式。
五、 导学案编写流程图表
集体备课前 |
第一步:精通新课程理念,吃透新课标。
第二步:深钻教材,熟悉教学内容,整合教材资源,注重积累备课素材,及时捕捉备课灵感和信息,随时随处记载对编写导学案的顿悟。
第三步:研究学情,认清学习的主体。 |
集体备课中 |
第四步:召集集体备课会议,分工协作,推举执笔主讲人。
第五步:集体备课组组员轮流发言,讨论某一单元、章节或课时的导学案的核心构件,主笔人负责如实记录讨论内容。 |
集体备课后 |
第六步:会后,主笔人根据集体备课会议记录,编写电子版导学案初稿;准备直观教具、实验仪器、实践器材;制作多媒体课件。
第七步: 主笔人将初稿提交下次集体备课会议,供组员再讨论、修改、完善。
第八步; 会后,主笔人根据修改意见,编写出导学案的定稿。
第九步:教师结合不同班级的具体学情,进行二次备课。或补充,或删减。
第十步:根据课堂教学实践和实际应用的效果,再修改,再完善,以便存档建立导学案库。 |
六、 编写导学案容易陷入哪些误区?
1、 名不副实,名曰编写导学案,实则撰写了一份传统教学的教案。备内容多于备方法;备教师多于备学生;备讲解多于备练习;
2、 资料大搬家,照搬《教师用书》及其它教辅材料,堆砌知识点,塞进大量可有可无的习题。
3、 上网下载、复制粘贴现成的、与学情严重不相符的导学案或课件,七拼八凑成一个“大杂烩”或“四不像”。
4、 篇幅失当,要么太繁,要么过简。
5、 假若掌握不好分寸,切不重要害,使用不当,就会冲击课本和课堂,就会削弱教学效率,就会歪曲学科思想,就会丢弃教科书,本末倒置,喧宾夺主,抓了芝麻,丢了西瓜。
七、 衡量导学案优劣的标准
1、 是否渗透、体现并落实了新课程实验的核心理念。
2、 是否能确保最大程度地实现三维目标。
3、 是否贯彻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指导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为主线”的原则。是否确保了学生在课堂上动耳、动眼、动嘴、动脑、动手从而全身心参与各项活动。
4、 是否精选补充了难度适中的典型例题或练习题,是否引导学生完成了难度适中、适量、具有梯度的学习任务。学生的活动是否足时足量。
5、 是否包含“本节课在高考试题中的呈现方式及所占分值”,即,是否和高考链接并尽早进入高考。
6、 是否恰如其分地采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电子白板、互联网、课件。
总之,新课程实验改革是一场学习上的革命,导学案是新课程实验改革的必然产物,是引导学生探究、合作学习的指导性案例,是完成三维目标的纲领性文本,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先决条件;集体备课是编写优质导学案的最佳途径,从导学案的编写质量可以折射出一个教师的学术素养、专业水平、业务能力、工作态度和新课程理论水平,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潜心研究、不深刻领悟、不严肃对待、不群策群力编写、不充分利用导学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