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N ERROR RESUME NEXT Set rs = Server.CreateObject("ADODB.RecordSet") rs.Open "select * from [config]",conn,1,1 set rs=nothing Response.Write sotop %> 甘肃信雅达留学中介有限责任公司-首页
 今天是:
 
上传作业 我要报名收藏本站 
信雅达竭诚为您服务!
当前位置:公司新闻 - 高中英语新课改,几多欢喜几多忧

高中英语新课改,几多欢喜几多忧


高中英语新课改,几多欢喜几多忧


当前位置:公司新闻  加入时间:2025-03-02 08:06:29     点击:39
关键词:新课程实验 高中英语 方向和目标 手段与目的 知识和能力 根源 互动 前景和希望
论文摘要
甘肃省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从二0一0年夏季起如火如荼地铺开了,笔者亲历了这一过程,本文是笔者对近三年来所闻所见、所作所为的深刻反思和反省,本文梳理归纳了新课程实验中存在的一些误区和偏差,反映了基层一线教师对新课改的诸多困惑和迷茫,并且提出了自己一些独特见解和应对策略。
文章从新课改的方向和目标是什么?手段和目的孰重孰轻?知识和能力谁先谁后?根源究竟在哪里?教师和学生谁先应该行动起来?前景和希望”这六个方面展开讨论;笔者对目前全省范围内开展的新课程实验中存在的某些不良现象忧心忡忡、情真意切,渴望专家不吝赐教、指点迷津的迫切心情跃然纸上,亦可算作新课程实验的一家之言或不同声音;但愿笔者杞人忧天,祝愿高中英语新课程实验如愿以偿,皆大欢喜。
一、新课改的方向和目标是什么?
 
甘肃省高中新课程改革从二0一0年夏季起如火如荼地铺开了。基层和一线的师生对这轮新课改很期待并寄予厚望。在高中英语教学这条道上摸爬滚打近三十年,我对高中英语新课改有“四盼”:一盼教材内容能在2003年版教材的基础上有大幅的删减,课本册数能少一些、薄一些;二盼教材难度能明显降下来,递增缓慢一些,知识跨度小一些,复现率高一些,螺旋式推进,循环式复现;三盼师生的教学压力和课内外负担实实在在地减轻;四盼新课改能使教师教得更从容,更轻松,学生学得更快乐,更主动,进而从根本上扭转大面积掉队的被动局面。然而,我们望眼欲穿,翘首以待盼来的是什么呢?
1、名目越来越繁多,在以前必修课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选修课。
2、本本越来越多,由以前的一学期一本书改成了两本书,学生的书包越来越沉重。
3、教学内容越改越繁杂,教学量越发繁重,教材编排拖沓,“注水”现象严重。
4、课程难度有升无降,词汇量明显增大,每单元的生词和短语均在50-60个左右。
5、与课本配套的教辅资料和练习册较之以前有增无减,加重了师生的课内外负担。
因此,仅从新教材的导向我们不难发现,新课改的思路和方向与我们的期待和预测背道而驰,相差甚远。同时,与我省大多数农村地区高中的教情学情严重脱节,因为我们不得不面对如下这些客观现实和制约因素:
1、英语课毕竟不是高中生的专业课,高中生还有其他十几门课程要学。学生的时间、精力和每周的课时毕竟有限,读记那么多生词、课文和完成那么多作业的时间从何而来呢?由于教学任务繁重,进度紧迫,所以师生只得走马观花、蜓点水般地做“夹生饭”。这样只能助长一知半解、而化之和粗枝大叶的恶劣教风和学风,祸害学生终生。
在高中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掌握最核心的词汇、最典型的句式和最基础的语法,为大学深造铺垫一定的基础。何必弄那么难,那么繁,那么“高大全”呢?非把学生一棍子打闷不可吗?非把一部分学生吓退不可吗?
2、初中英语基础太薄弱,换句话说,高中生源质量参差不齐。试想一想,高中新生在初中学了多少英语?记住了多少单词?精通了多少语法?全省初中毕业会考英语及格率平均是多少?况且及格以上水平的初中毕业生基本上都被省、市、县级的重点高中录取。所以非重点高级中学,尤其是农村地区的非重点高中,招收的高中新生英语基础有多么脆弱便可想而知了。直言不讳地说,如果严格地按照《新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衡量,非重点高中英语连常规的教学都难以维系。因为如上所述,高中新生的初中英语“欠帐太多”,没有达标,所以高中英语教学纯属空中楼阁。
加之,高中英语距离初中英语跨度过大,脱节明显,衔接不紧,这更使高中新课改无异于雪上加霜,举步维艰。
3、全省不同地区之间初、高中英语教学不平衡,特别是大部分农村地区初、高中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城市与农村之间、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之间,在教育资源、师资水平、学生基础、教学设施和培养方向等方面都存在着差距和差异,因此高中新课改不宜搞“一刀切”、“一窝蜂”和“一哄而上”。教学改革是学术和科研活动,不宜凭借过多的行政手段。
4、大多数高中教师是传统教学法的产物和熟练工,大多数学生在小学和初中九年时间里也是在传统教学法的教育下,一路成长起来的,所以在短期内要来一个180度的华丽转身似乎不太观实。鉴于此,新课改还是需要一个阶段侧重和循序渐进的过程。社会、家长和师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认同度和支持也应该在考虑之列。当务之急是集中精力攻克满堂灌、填鸭式、独角戏、木偶剧、聋哑英语和先说不练这六大顽疾。
综上所述,高中英语新课改从源头,从出发点起,就背离了一线教师的初衷,原因是新教材不但没有换药,甚至连汤都没换,而且是变“本”加厉,起点过高,越改越事与愿违,越变越使“熟练工”无所适从。因此,我们对新课改的方向和目的产生了动摇、怀疑和忧虑。新课改要把我们带向何方?新课改我们准备好了吗?
 
二、手段和目的孰重孰轻?
 
不应该把新课改狭义地理解为只是革新教学方法。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采取何种手段,归根到底,新课改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师生运用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占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花费尽可能小的气力,获取尽可能多的基础知识,进而最大程度地提升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实现能力立意,换而言之,教改的目的是提高单位时间内课堂教学或英语教学的效率,也就是说新课改的最终目的应该是教师教得更轻松、更从容,学生学得更愉快、更自觉。即乐教乐学、勤教勤学,一旦弄清、找准并抓住了这一目的,实现的途径和手段可谓“条条大道通罗马”。
然而,目前新课改的教学现状和具体运作到底是怎样的局面呢?
1、普遍的倾向和趋势就是为教改而教改,教改就等同于彻底改革教学方法,唯方法论。不管不顾新课改的终极目的,不清楚课改到底是为了什么。教师备课时,很少在研究学情和深钻教材上下大功夫,有些教师连新教材的精髓和内涵都没有钻深钻透,却挖空心思、绞尽脑汁在教学方法上标新立异,力图做到课时与课时、单元与单元之间方法各不相同。这样做很容易助长形式主式、华而不实、作秀表演的学风。过分注重方法上的花样翻新,势必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冲淡教学目的,导致教学进度的滞后,结果本末倒置、得不偿失。各路专家指导、主管部门评估验收和教师相互听课评课更使授课者眼花缭乱,应接不暇,新课改有了“邯郸学步”和“东施效颦”的况味。
2、把主要精力、时间和智慧放在了琢磨方法上而严重忽略了基础知识的传授,基本技能的培养,不但没有拣到西瓜,反而丢掉了芝麻。最终导致无功而返。高中英语教学说穿了,就那么点事:帮助学生读准、读熟、记熟那些高频词语;引导学生读熟、理解、弄懂阅读课文,同时讲透课文中的重点句式;教会学生二十多条重点语法项目,并配套完成适量的语法练习。在此基础上,再顺理成章、因材施教、量力而行地培养学生的听、说等能力,能顺利流畅地完成这些任务就已经保住了底线。高中英语教师的高下之分就在于谁能够采用最经济、最简单、最高效的方法完成这些任务。套用一句熟语,把复杂的事情弄简单了,那叫聪明,而在新课改中,为了彻底改头换面,许多教师不屑于借鉴以前许多行之有效的、轻车熟路的方法,从而显得很笨拙、很吃力、备受折磨,人为地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3、以彻底抛弃和颠覆传统教学法或曰旧课程为乐事,为时髦。甚至全盘否定传统教学法中某些优秀的东西。众所周知,任何改革都是既有继承又有创新。从清朝末期到如今一个多世纪的漫长历史中,外语界先辈还是摸索出了许多科学高效的外语教学方法和模式,它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借鉴、吸纳和继承。以词汇教学为例,新课改再怎么花样翻新能与传统教法有多少实质性和原则性的区别呢?最终的落脚点都是帮助学生读熟、记熟单词短语,掌握其用法及造句。因此,新课改要谨防走极端。
4、集体备课和以年级组为单位制定导学方案具备其独特的优势,可以集思广益,统一要求,统一进度。但同时,还必须兼顾上千名不同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张扬十几名教师的不同教学风格和特色,切实避免思维惰性、千篇一律和千人一面。把集体智慧和个人特色有机地结合起来,倡导求同存异,风格各具千秋。
 
三、知识和能力谁先谁后?
 
毋庸置疑,外语教学必须以能力立意,以培养学习者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全面提升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为第一要务。但是能力的提升必须以什么为基础、前提条件和坚实保障呢?不言而喻,这个基础就是知识和技能,就英语学科而言,这个保障就是基本词语、典型句式、基础语法以及朗读、翻译技能。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没有过硬的基本功,也就是说,如果学生不能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不会分析常用的基本句型,没有学懂基础的语法,对高频structures and functions(结构和功能)一窍不通,那么提升能力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根本无从谈起。
然而在新课改的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学内容繁杂,知识难度大,学生基础薄弱,教学进度过快,教学方法翻新耗时多等原因,造成的恶果是相当一部分学生连每单元的生词都读不熟,更谈不上听写默写单词并掌握其用法,相当一部分学生连课文的意思都不懂,将课文翻译成通顺的汉语都做不到,更谈不上理解和背诵课文了。由此可见,不管采用何种手段,必须确保夯实基础。只有夯实了知识基础,才能进一步提升能力,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辅相承的关系。
因此,可以说实施新课改必须做到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方法再高明,知识还是要踏踏实实地传授,课本还须学得滚瓜烂熟,否则就是误人之子弟,杀人之父兄。
 
四、根源究竟在哪里?
 
依我之见,制约高中英语教学的主要因素有:1、起点过高,语言材料索然寡味,晦涩难懂。2、学习风气不浓,动力不足。3、主观努力不够,功夫不到家。4、学习态度不端正,一部分学生没有一个对自己的前途和命运负责任的态度。5、教师的敬业精神和工作态度有待提高。高中英语教学少慢差费、广种薄收的现状几乎和方法没有太多必然的关系。改革开放和恢复高考制度之初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我省高中英语师资是什么状况?但就是出人才,出成绩,出奇迹,原因只有一条,即老师拼命教,学生拼命学,那真是一个知识改变命运的时代!态度决定一切的时代!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书本知识过难,起点太高,就无形中把一部分临界生无情地拒之于英语学习的大门之外,这些学生再怎么努力也跟不上趟,万般无奈中只有放弃。其次态度比方法在教学中所产生的威力要大得多,如果绝大多数学生能有勤奋刻苦和求实严谨的学习态度,那么无论是教法还是学法就退到了次要的位置,因为学生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觉积极地摸索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这时老师再指点迷津,点拨拔高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而目前的现状是包括新课改、新方法在内,基本上是家长和老师逼迫着学生学习。心浮气燥、急功近利、厌学弃学和读书致贫论象瘟疫一样在神州大地蔓延,这才是中国教育的癌细胞。
因此,在我看来,新课改的用力方向应该是举全民、全社会之力于一役,锲而不舍地教育子孙后代要热爱学习,要勤学乐学,举全校、全体教师之力于一役,艰苦卓绝地增强学习的原动力,激发学习兴趣。
在此,我建议参与新课改的教师与其说费那么多的心机刻意追求方法上的“日新月异”,倒不如动点脑子,用些时间,找点法子对学生进行前途理想和价值观教育,这可是“磨镰不误砍柴功”啊!
 
五、教师和学生谁先应该行动起来?
 
观摩了几堂新课改的课,也参加了有关研讨,有一种现象不免有些令人担忧,那就是课堂内外“剃头匠的担子一头热”,师生之间“两张皮”和“水乳不交融”的现象比较严重。老师急,学生疲;老师忙,学生闭;老师情绪高昂,学生士气低落;老师变幻多端,学生以不变应万变;老师赤膊上阵,学生冷眼旁观。这就奇怪了,新课改是要改教师呢,还是要改学生呢?要让老师动起来呢,还是要使学生动起来呢?教改的主体是何许人也?学生是参与者呢,还是旁观者呢?
当然,我们的初衷和所期盼的理想状态是最大程度地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有效地解决一部分学生厌学的矛盾,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动起来:动耳、动眼、动嘴、动手、动脑。我认为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培养自学能力以及终生热爱学习。新课改的目标也是实现从学会向会学,从“要我学”向“我要学”,从“授之以鱼”向“授之以渔”的转变。也就是说,教是为了不教,而不教又是教出来的。所以,新课改的关键是想方设法让学生立即行动起来。师生产生良性互动,紧密配合,以实现共同的目标。
 
六、前景和希望
 
我们衷心希望新课程改革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大获全胜。但是实施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某些具体做法,怎能不叫人忧心忡忡。如果对这些所做所为不加以及时的纠正,那么新课改的前景实在是不容乐观。谁都不忍心看到这样的结果:1、双基丢弃了,能力没提高。2、知识没掌握,留下的只是花里胡哨的表演,连传统教法的底线都不保。3、新课改喊得地动山摇,看上去轰轰烈烈,传统教学搞得扎扎实实。4、不了了之,回归传统,“穿新鞋,走老路”。5、高考升学滑坡,质量元气大伤,学生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到那时我们将何以面对社会、家长和莘莘学子呢?6、因为没有出台与新课改成龙配套的评估考试体系、选拔招生制度和用人人事政策,所以新课改的归属感和落脚点很茫然,也很朦胧。例如,2013年甘肃省英语高考听力成绩不计入总分,仅供参考,这就是一个极其错误的导向,其传递的负能量不可低估。所以对待新课改要慎之又慎,多几分理性,少一些狂热。千万不可生搬硬套,盲目冒进。课改有风险,实施须谨慎。
一所重点中学的知名校长高屋建瓴地论述新课改,他指出:“新课程改革,绝不是在全盘否定旧课程以后重新建立一套同以往的课程没有任何联系的所谓新体系,而是在旧课程基础上的调整和改进,新课程是对旧课程的继承与发展,是对旧课程的辩证否定”。他切中要害,廓清了新与旧、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他还说:“课改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非一朝一夕之力,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望而生畏”。他敏锐地预示了新课改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他又说:“消除疑虑,坚定信心,不动摇、不懈怠、不急躁、不折腾,冷冷静静办教育”。说得多么中肯贴切啊!他为我们指明了对待新课改的正确态度,同时也预计到了容易出现的一些偏差。
我相信,如果我们能不折不扣、踏踏实实地贯彻这些理念和原则,新课改就会沿着理性、良性和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积极稳妥地开展下去,也就找准了新旧课程的最佳突破点和结合点,过渡会平稳得多,风险也就降到最低。因为我们知道高中新课改和初中新课改有太多的不一样,它容不得太大的闪失。


崆峒区北后街118号金鼎时代广场1号综合楼南塔楼10楼17号 业务热线:13993301686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Netscape6.0、IE5.0以上版本浏览器